从千亩荒山到成片果园,他用脚踏实地证明,只要奋斗,梦想就能实现。今天,我们就来认识这位47岁的追梦人——邓长青。
“我是土生土长的玉龙村人,我们家乡以前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 ,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 ,想改变家乡的面貌 ,在土地上做点事,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。”游仙区小枧沟镇玉龙山村党支部书记邓长青说。
儿时的梦想,邓长青一直在脚踏实地的努力实现。
2008年前,邓长青在成都从事路桥建筑管理工作,一年十几万的收入,事业顺风顺水。但在老邓心里,始终有一抹“乡土情结”。08年那场大地震,改变了他的生活,成了他逐梦的开始。
“因为我看到我们家乡确实是需要有人来带领改变。地震以后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 ,我就想把政策利用好 ,给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。”
带着乡亲们的期盼,邓长青辞职回到家乡,并接过了村主任的担子。老邓琢磨着,村里一缺劳动力二没优势资源,到底要选择何产业,才能让这一片荒地生出真金白银?他请来农技专家,对这片撂荒的山林进行了多种农作物的适应性一一论证,并到外地考察学习,发现这地特别适合种柑橘。
这两天,邓长青一有时间就跑到柑橘地里,指导村民施肥除草。村民窦进凯家种植了20多亩柑橘,今年就会挂果产生收益。窦进凯高兴的地说,“我对整片果园有很大信心,感觉丰收的前景在向我招手了。”
别看现在窦进凯底气这么足,之前老邓鼓励大家种植柑橘时,他还十分担心技术与市场问题。为此,邓长青专门把他们带到蒲江县考察。
“我们去看了人家的果园 ,开小车子去的,小车子都开了两三个小时 ,你可想而知有多大的面积 。我心里头一热,我是要回去搞。”
“眼见为实”让村民们种植热情高涨。2014年,邓长青便流转了百余亩土地,带领老百姓开垦荒山,开始试种。
谈起为何选择在荒山上种植柑橘,邓长青说:“第一是因为山上的地都撂荒了无人耕种 ,大半部分人都出去打工了。 第二也是为了规避种植风险。”
老邓口中的“风险”,指不能占用老百姓种菜的基本农田。开垦荒山第一件事要修路,部分老百姓也不理解。
“村民感觉应该是修在他家门口儿,而不是修在山上去。我们的思路是利用道路基础设施改变荒山荒地的品质。我们要把把荒山变为果园。”
路修好了,邓长青发动返乡农民工带头先种柑橘。经过3年的悉心栽培,2017年,玉龙村试种的柑橘已陆续挂果。像窦勇军家,去年收益就有10万元。“在他的带领下,全村基本都在大面积的种植 ,看到的收益效果还是可以 ,对未来充满了前景。”窦勇军说。
现在,邓长青不仅关心柑橘长势,还“面朝大山”眺望市场,心里有了更大的规划。邓长青说,今年要建立标准化的加工厂房、储存车间 和保鲜库。我们要把品质提高起来 ,走网络销售 、超市化的路子, 保证随时随地一年四季都有我们的新鲜水果上市。
邓长青带我们去了山上的眺望台,从这里能看到全村柑橘种植面貌。一边是2014年种下的硕果累累;一边是去年新栽下无限希望。“对于村里的发展,现在老百姓觉得是一年一个样,他们看得到希望。”
记者手记:老邓的追梦故事,就如同他名字一样,有着“长青”的梦想、有着奋斗的实干。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三个关键词:“思路、信心、脚踏实地”,这是逐梦路上不可或缺的品质,也是梦想成真的关键。但愿老邓早日实现心中所愿,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。